父母的爱与依赖(大米粤语电台)

刚过去的母亲节,你们是怎样过的?即将到来的父亲节,你们又打算怎么过呢? 还记得,刚上大学那会,感觉自己终于被父母承认是个成年人的时候,是何其兴奋;但现在,我的感受却变成了“做子女的责任重大”。 在外工作的你,有没有这样的感受:希望但又害怕接到爸妈问什么时候回家的电话?你会心虚……他们那么辛苦把你养大成人,现在退休了,希望你多陪伴,这很正常;可是,你真的是没有那么多时间,经常要加班,回家累得只想倒头就睡,更别说谈什么男女朋友了。确实是有点无奈…… 和在外工作一个月也难得回一次家的你相比,我就在家附近工作,每天跟家里人打交道,却没比你们好多少……父母希望我早点结婚生子,趁着他们还能动帮我带。可我才27岁,有自己的规划;但妈妈用那种期待的眼神,我的“不”字却说不出口。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我们会突然感觉自己的父母变得像个孩子,就像当年我们期待父母的爱并依赖父母一样,父母现在如此渴望得到我们的关心,也想依赖我们,希望把自己的生命与我们重新紧密地联结起来。父母的依赖带来温暖,但也常常让奋力在打拼的我们感到无形的压力。 对于父母对我们的愿望,拒绝或不满足都会使我们内疚,妥协又会感到痛苦,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? “孝”的观念在传说中、课堂上、街坊邻里的指指点点里,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潜滋暗长。从小,我妈在漫长艰辛的养育中就不断向我灌输:苦,我都能受,将来你过幸福的日子,妈就安心了。就是这样,像播种一般;我的潜意识里就是要竭尽全力地满足妈妈,她稍有不快,就是自己不孝。 也许,这也与我的童年成长经历有关——听话,被父母夸奖;不乖,就被父母打骂。成年后,当没有满足父母的要求,就会觉得自己不乖而感到受伤、害怕。 但这也不能单纯指责父母,我也有责任——是我把自己内心的一部分交给了父母控制,才会这样。 对于父母的过度索取,我们要学会温和地说“不”,而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父母真实的需要。 要知道,很多父母本来是非常独立甚至非常能干的,为什么进入老年就像是变了一个人?父母也有父母的问题。原来的问题没解决,进入晚年后可能就爆发出来了。 我们父母那代人,很多都是为了家庭、事业奉献了一生,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是谁,自己需要什么,从来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。 每个子女都希望父母能安享晚年,但是我们能给他们一个幸福的晚年吗? 也许,我们先要了解父母真实的需要。可是,如果父母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,我们能做什么呢?我们可以尝试着:帮助父母重新独立。 我们要把自己当做一个“导游”。我们只是陪伴他们走一条路,请他们看看这看看那,尽量多地觉察四周,让他们看到更多的选择。当然,当我们自己有所成长,也可以运用所学给予父母支持。 作为“导游”,很重要的是要与父母多沟通,帮助父母了解他们内心积极的愿望。当父母有了自己强烈的愿望,并决定去完成自己的愿望,积极地去过自己的生活时,他们就会迅速地变得生机勃勃。当我们与父母的关系重新回归到两个成年人之间的关系,各自拥有自己的健康生活,同时分享彼此的生活时,很多家庭矛盾也随之消失了。 无论是我们还是我们的父母,都要懂得:和过去的事情说再见,向未来发生的事情问声好。 生命就像一场旅行,愿我们勇敢随心;在浮躁的世界 里,找回生活的平衡感。

推荐节目

声明:本站不存储任何音频数据,站内歌曲来自搜索引擎,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