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中国式亲情(大米粤语电台)
小时候,偶尔从爸妈的钱包里拿几张1块钱,放学的时候在学校门口的小卖部买几包小零食,和小伙伴们一起分着吃。 再大点,每次学校要买辅导书或者交班费,都会向父母报多5块钱或10块钱,多出的钱自己偷偷攒着,以备日后不时之需。 上大学了,尝试做兼职,赚钱补贴生活费,似乎从那时起,慢慢知道了父母挣钱的辛酸。毕业出来工作了,过年回家,爸妈轮流问:“在外面过得好不好啊?”尽管总是加班、被领导挨批、吃不定时,却还是骗他们:“外面好着呢!今年年终奖又发了好几万,来,给您二老一人一万……” 我们的成长轨迹大概就是:小时候总骗父母没钱了,长大了骗他们我很好,还有钱呢。 有人说,我们演技的颠覆,莫过于欺骗爸妈的时候;其实不在彼此身边的日子,爸妈又何尝不在欺骗着我们? 爸妈对你的欺骗,其实从未间断。好几次工作时接到爸妈电话,当听你说“在开会,在忙,待会说”时,他们便立马说“不好意思,按错了,没事”。其实,他们只是太孤独想听听你的声音。 有时,听见爸妈总咳嗽,便催着他们去医院。他们总说“上了年纪,不都这样”。其实,他们只是怕你担心,怕你耽误工作陪他们去医院。 爸妈年轻时好多活动,但只要你在家,他们便寸步不离的陪着你。你问起,他们总笑着说“早戒了”。其实他们只为了能和你多说几句话。 父母的成长轨迹大概就是:无论我们小时候还是长大了,明知道我们骗他们,还是心甘情愿被骗。 也许,这就是所谓的“中国式亲情”。但每一个谎言背后,都是我们与父母之间沉甸甸的爱。可惜我们都明白得太晚了,他们已经老了,再也不是当初年轻的样子。 趁父母还健在,别让“你陪我长大,我陪你变老”变成了一个空头口号。不要只在“母亲节”、“父亲节”才在朋友圈刮起了一股让人感动的孝风。晒几十分钟的通话记录、晒给爸妈精心准备的水果外卖惊喜,晒与爸妈的亲密合照,晒用AI给爸妈做的海报,晒回家与爸妈团聚…… 所谓的“晒”不是真的的“孝”。我们应该珍惜与爸妈的每一天,不要让“孝顺”成为“遗憾”。我们已经到了能够安慰爸妈的年龄,不要因为怕尴尬、觉得不好意思,有些话就说不出口。有时候,我们真诚的一句“对不起”、“谢谢您”、“辛苦了”、“我需要您”……对爸妈来说,已经足够了。 岁月无法逆转,爱要及时陪伴。小时候你们为我遮风挡雨,现在换我为你们保驾护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