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杯池
衣湿出没请注意。这次他们要开始叙事了,长句短句,摊开来都是赤子本真,乡音未改的年龄,巴山夜雨已然归期可待。 然则,明眼人都知道,衣湿一直是叙事的,无论是缭绕着烧烤气息的“宜宾夜市土摇金曲”,还是深耕入微的录音室专辑,有言说,有论道,有描述,有哲思。是叙事,也是叙说,那些一本正经的玩笑背后,泛着心酸的浪漫,看似漫不经心的插科打诨,深深出卖了他们的情不知所起的游子心态,只好弄琴以清心。 衣湿不用二手外语、不用标准普通话,巴蜀之音是柔软利器,爱情、乡情、友情、奇情、别情描述得兴味盎然,乡音里不只川菜、川普、川妹、川将,兴之所至,不乏古意古调。 《流杯池》里他们收回视野,不做针砭调侃,不再幽默调侃,只讲私人情感、生活琐事,恰如平白无常的龙门阵,某一些时刻,却能听得眼眶一热。 衣湿是一心为劳动人民唱歌的,这个说法显大,却合时宜。主唱游兽医身上沿袭了金沙江与长江交界处峡谷山民、船工号子的血统,那些没有词句的呼号,那些绵长跌宕的尾音,那些摇曳轻快的颤音,统统是劳动者之声,来自逝者如斯的滔滔江水边。少年时,一心逐梦,未曾留意它的缓急清浊,离乡千里才发现一路颠簸起伏的情感,在江边的那些年,似乎早有定论。 骨子里,衣湿是一支团结、认真、严肃,活泼的乐队,“衣湿”两字,当初寻章摘句顺手得来,却自得灵气,在他们的成熟期,渐渐显露出源自生活经验以及内心体验的扎实功底。所谓,无巧不成歌,无情不唱歌,一切都有因缘,“衣湿”两字越来越像古诗词“座中泣下谁最多,江州司马青衫湿”、“沾衣欲湿杏花雨”那种衣湿,游于艺,且自知,自珍。 有说,少不入川,老不出蜀。衣湿少时出川,而立之年入蜀,像逆江而上的鱼群,一身风尘仆仆,满面烟火,早年间沦落江湖的船工号子,失传人间的川籍评话,在他们身上隐隐有了复活迹象。 蜀道难,难于上青天,唯不见挑工、樵夫、唱师,世间已有飞机、高铁、动车直达每一个故乡,衣湿还是以杂沓流民的行走状态,胼手胝足唱着乡谣散曲。